今年以来,公司各单位认真贯彻“三型两网、世界一流”发展战略,积极落实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多种方式的探索实践,在生产管理、综合能源服务等方面建设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新技术为电网生产管理提质增效 10月1至3日,浙江首次实施电力填谷需求响应,缓解国庆节用电低谷时段的电网运行调节压力。实际参与户数540余户,最大填谷负荷52万千瓦,合计响应电量730万千瓦时。此次电力需求侧响应基于区块链技术,将实时负荷数据上链,并提供给电网企业、省能源局、用电客户等相关方,确保不同主体获取的数据一致。客户可在网站查询相关数据,并校验上链数据。 年初以来,国网浙江电力致力于“大云物移”、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和装备在电力生产服务中的创新应用,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前不久,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新投运的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新展馆10千伏配电房引人注目。这个全感知智能配电房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与真实场景无缝匹配的虚拟场景。工作人员进入赋能平台点击相应模块,就能通过虚拟配电房看到真实的潮流架构、环境监测、安防管理、巡检机器人和边缘物联代理等。 在新技术的加持下,电力物资结算也格外高效。10月18日,湖州泰仑电力器材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谈培俊通过供电公司的智慧财务物资结算一体机办理了电力物资结算业务。这是国网浙江电力自主研发并推广应用的自助办理物资结算的智能终端。它与ERP系统、金税系统和财务管控系统对接,能自动完成付款条件审核、发票远程验伪、票据校验、税务抵扣和资金支付申请等流程。供应商可同步收到回款日期短信。 国网浙江电力还加快推进“云-管-边-端”配电物联网示范建设,实现故障自动研判和营配数据融合,提升营配贯通一致率;通过完善企业中台建设、基础架构升级等,推进业务全流程贯通、运营数据全面连接,对内提质增效,对外拓展业务。 各方主体融入能源互联体系 11月8日,由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投资建设的“光储充”电动汽车充电站投入运行。充电站由安装在车棚顶部和建筑物顶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通过储能装置供电,实现新能源、储能、智能充电协调支撑。该站年发电量预计可达8.8万千瓦时。武汉供电公司还与东风汽车公司深度合作,为东风汽车公司投放在武汉的超过5万台网约车设立网点,提供车辆停放场地、智能充电等服务。 在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对接的同时,武汉供电公司还与天然气、自来水公司等公共能源服务公司横向合作,依托成熟的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水电气表数据同步采集,优化三方建设投入,提升抄表效率。 日前,武汉供电公司与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能源物联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探索破解电能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资产分界点”难题,实现智慧用电、智能用电。 根据协议,双方将以移动互联、物联、人工智能为手段,从东湖综合保税区海量的电力能源消耗大数据中总结规律,为能效分析、电力质量治理、智能化精准运维提供准确参考,破解能源分布不均、损失大等共性问题,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和智慧节电目标。 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已开始实现跨越融合,利用客户权属的配电设备,把感知终端直接延伸至耗能设备,更精准地收集、分析数据资源,形成“资产互补、数据互通”的格局。武汉供电公司对综保区内重要客户进行能效监控和精准画像,分析客户用能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增值服务,助推园区建设发展,实现企业、园区及供电公司共同发展。 从城市建设的宏大图景,到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各类主体正在融入上下联动、开放多元、共融共享的能源互联体系,也为更多行业和个体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新的价值。 综合能源服务智能又高效 近年来,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大力开展综合能源服务,对象涉及企业、园区及区域客户,助力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重及供能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我们运用终端标准化接入方案实现全景感知,同时融合电力无线专网、VPN、5G等通信技术实现数据高效传输,并通过开展分布式能源、多元化储能、柔性可控负荷等业务模块化配置,提升服务区域的能效水平。”该集团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毕艳冰介绍。 目前,由雄安新区供电公司与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国电通公司共同设计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智慧能源管控系统,已在雄安、正定两个泛在电力物联网综合示范区落地。这一系统综合监测和智慧调度电、水、气、冷热,从能源生产机组到消费末端元件实现全链条贯通,打造首个城市级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实现了源网荷储柔性互动,全面支撑示范区能源管理及建设。 建设智慧能源综合服务云平台,通过智能化调控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服务政府、园区、企业等多类客户,实现智慧供能、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效提升,是该集团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创新举措。 由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天津市普迅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思极能”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应用于天津、上海、河北、湖北等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及综合能源服务。该平台以能源物联网和时空信息为基础,集能源监控、分析、管理、服务、交易、生态为一体,贯穿产业服务全过程,提高了能源管理效率,降低了用能成本,成为能源管理的“大脑”和能源市场的“淘宝”,为政府、能源消费者、运营商、能源产品与服务商等提供绿色、经济、高效的综合能源服务。 “平台通过接入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建设与应用项目的相关数据,探索市场化消纳清洁能源的模式,有利于完善电力中长期交易机制,推动清洁能源跨省区交易。平台对多种能源系统、多地域能源需求的统筹管理和协调优化,有助于推进多能互补,实现能源精细利用,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能源需求,提升社会整体能效。”郭正雄说。 信息来源:党组宣传部,国家电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