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产业园,生产车间动力十足,自动化流水线上流淌的不仅是产品,也是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科学实验室,电网技术研发团队埋头钻研,每一次实验收获的成果,都在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攒力量;大江南北,一项项电网工程正加速推进,各项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其中,推动电网高效率建设、高质量发展。 春回大地,社会生产加快恢复,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发展动力持续积聚增强。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里,电力是生动注脚。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电网基础保障、创新引领、产业带动作用,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以实际行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充沛电能奔涌大江南北,支撑生产生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科技攻关 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公司始终坚持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作用,大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目前首批8个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批具有引领性、战略性、支撑性的重大创新成果加速培育。 南瑞集团员工在姑苏换流站开展换流阀调试工作。 1月13日,甘肃金昌,南瑞集团稳定公司新能源全景监控技术团队顶着寒风,开展华能金昌、中电金昌光伏电站全景监控系统的功能、性能及实切验证。项目经理孙宁带领团队完成了逆变器运行状态毫秒级自动感知汇聚、光伏功率紧急柔性控制等验证。“实切试验系统准确动作率100%,全景监控系统具备了并网投运条件,这是新型电力系统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的又一个示范应用。”孙宁说,“去年,公司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项目——全国首套全功能新能源场站全景监控系统在甘肃投运,首次实现单场站单装置百台级机组同时接入及毫秒级状态全景感知与精益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全面超过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大幅提升了我国大型新能源基地安全运行水平。”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也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 中国电科院科研人员开展高比例清洁能源县域配电网仿真分析工作。 作为科技创新国家队,公司着力攻克特高压套管、分接开关和工控芯片等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套管实现规模化应用,在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自主可控、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中发挥“大国重器”和“顶梁柱”作用。目前,我国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流电缆材料制备、系统设计、制造与试验等核心技术,电工装备研制生产能力已覆盖从特高压到低压的各个电压等级,电网重大装备、关键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 带动技术升级 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2月2日清晨,凛冽寒风从坝上草原刮过,牵动风机叶片旋转,化为持续涌流的清洁电能。迎着熹微晨光,张北柔直中都换流站运维人员田春雨、戴泽龙走进主控楼,他们要利用智能巡检系统红外检测摄像头检查换流阀本体及水冷管道。两人紧盯着监控显示屏上的红外成像温度,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随行的设备制造厂商工作人员王科在一旁提供技术指导,分析数据成因。田春雨说:“张北柔直工程很多设备是世界首台首套,后期运维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这次我们邀请了设备制造厂商的专业人员一同开展设备巡检,帮助提升运维质量水平。” 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员工在张北直流中都换流站特巡设备。 作为世界首个实现直流电网构建的重大科技试验示范工程,张北柔直工程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均为国际首创,推动了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迈进。公司自主研发的压接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在工程得到全面应用,推动了换流阀核心器件国产化,为保障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工程首次应用的国产化IGBT柔直换流阀子模块如今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大范围推广,在白鹤滩—江苏特高压工程和粤港澳大湾区直流背靠背电网工程中的应用数量超过了一万只。”王科说,“现在我们正加快技术升级,相关装备将在后续规划建设的柔直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产业链条完备、资本技术密集、带动作用强……电网的基础支撑和拉动作用不仅体现在带动相关方技术升级,也在于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公司充分发挥中央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将自身资源禀赋和要素优势拓展辐射到全产业链,帮助上下游企业发展,助力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 国产化IGBT柔直换流阀子模块在厦门鹭岛换流站应用。 开年以来,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加紧生产。驻马店—武汉、福州—厦门特高压工程直接带动超过90家物资设备等供应商运转;吉林蛟河抽水蓄能电站拉动上下游产业产值增长近1500亿元,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辽宁电网的抽水蓄能、新能源送出工程、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104个项目拉动社会投资超1000亿元,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电网支撑、服务、拉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助力生产忙起来,产业转起来,发展动力强起来。 数字赋能发展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七,浙江湖州供电公司碳效工程师李勤超回到了工作岗位。这天,他通过产业链预警监测平台监测企业生产情况,发现平台上中源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的运行状态已由年前的“红色”预警转为“绿色”。 国网浙江电力员工通过产业链预警监测平台监测企业生产情况。 春节前夕,产业链预警监测平台显示该企业生产能耗持续走高。李勤超通过走访发现,企业生产车间有10台注塑机亟须节能提效。“建议采用注塑节能技改方案,每年可减少用能成本20万元,提高生产效率效益。”李勤超当即为企业量身定制了技改方案,通过安装新型纳米节能发热圈,大幅提高设备贮热效率,可降低能耗10%左右。 技改完成后,节后首个工作日,该企业用电量为190千瓦左右,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大数据平台监测精准有效,技改方案解决了我们的难题,车间生产效率较年前提升了12%左右。”企业负责人曹勇说,“相信随着数字技术与家具产业持续深度融合,整条产业链都能从中受益。” 公司另一个基于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体系打造的智慧平台,推动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近期,在由工信部科技司指导、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联合工作组组织开展的2022年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典型场景和解决方案遴选活动中,公司申报的“打造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入网设备质量提升”项目被选为供应链领域解决方案十大优秀案例第一名。目前,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已互联接入电网设备制造企业1100余家,促使超过2000条供应商生产线完成数字化升级改造,实现主要生产环节2500多个数据项的在线采集。 类似这样的“数据大脑”,正在助力产业链供应链提质增效、转型发展,提升现代化水平。管理更加优化智能,生产更加精益高效,从生产到销售再到售后服务的整个链条,都在发生新变化。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数字技术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持续发挥独特作用。 国网天津物资公司员工对智能仓储设备进行系统调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链领军企业肩负着自身数字化转型和带动全产业链迈向现代化的双重使命。担当现代产业链“链长”,公司在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同时,也不断推进电网的数字化转型。 轻点鼠标,从500千伏到380伏输电线路的“电网一张图”监控场景便显示在北京冬奥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上;使用调控系统“一键顺控”功能,来自福建的电网运维人员便可启动变电站送电流程,操作效率提升40~60倍;当供电员工接到宁波北仑双狮村2号台区故障报告时,低压台区柔性直流互联系统已将该台区负荷转至1号、5号台区……数字技术在电网各环节、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让电网规划、建设、调度、运维更加智能,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 订单增多、生产加快、物流繁忙、产业兴旺……新一年里,社会生产有序运转,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经济发展稳步向前。电力在这个春天描绘的创新图景,让人进一步坚定信心:更充沛的发展动能,将推动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破浪前行。 信息来源:国家电网报